一路往东,露出低矮的营火群。火边有人吃肉,油脂滴到火上,冒出带腥的甜味。七八个红旗在夜里摇,旗边挂着白绫,像狼牙上的霜。
张遥被推搡着进了中军大帐。大帐中灯明如昼,几案排成三列。最中间的几案后,一个身穿青衣的男子端坐,眉细目冷,指间夹着一枝狼毫,毫尖在纸上停住。帐里所有的喧杂在他抬眼的瞬间,短短地滞了一下。
张遥知道这是陈宫。
陈宫没有说话。他把那枝狼毫放下,食中二指并起,朝左右一点。两名亲随上前把地上的三卷布图拾起,分别放在他案侧。
陈宫低头,看蜡印。蜡滴圆,印字清。再看布面,布纹细,边沿用线整齐收束。
他伸手在其中一卷上轻轻掰了一下边角,布料软,质地不俗。然后他抬眼,第一次开口:“你说投曹?”
张遥垂首:“不投曹,投温侯。曹营乱。主将争。范县、东阿、定陶,三城布防在此。温侯若取其二,第三自破。”
陈宫的嘴角挑了一丝看不出喜怒的弧。他把第一卷推给左手边的亲随:“访。”又把第二卷推给右手边的亲随:“访。”他没有立刻看第三卷,只是把手指搁在卷口的红蜡上,蜡在指腹下略沉。他问:“曹营何乱?”
张遥照着郭嘉教他的句式,一句句说:“粮道失守两处,仓籍不清三处,军中有争。”他不展开,只像报数。
陈宫目光一点点冷下来。那种冷,不是怒,是一个匠人看着一件过分圆满的工,他知道圆满之下必有讨巧,所以他要找瑕疵。
“你为何来?”陈宫问。
张遥答:“求活。”
“怎么活?”
“求温侯收留。”
“凭什么收你?”
张遥抬头,眼睛在灯下很亮:“凭血。”
陈宫的眉心轻轻一动。下一瞬,张遥左臂一抖,袖口里“咔”地一声轻响。
他把手举起来,虎口一挫,瓷胆碎在掌心,毒水顺着指缝滴下。那滴液在灯下亮了一亮。他没有犹豫,把沾了毒的手指塞进口里,咬断。血腥味与药味同时爆开,像两条蛇在喉咙里结成一个死结。
“住手!”帐里有人惊叫,迟了半拍。
陈宫的指尖只是微微一弹,什么也没去挡。张遥的身体抖了两下,膝盖软,跪在地上。他背直着,像沉下去的一块石头。毒是一条冷线,从喉咙扎到心口。他嘴里含糊地吐出两句:“曹营……乱。请温侯……速取其二。”
他伏倒时,额头正好磕在那卷第三城的布图边沿上,像签字。
帐内的人都沉了一瞬。有人骂了一句:“疯。”
陈宫伸手,按了按他的颈侧。
脉像流水突然断了汊。死士的眼在半眯半阖之间停住,睫毛落下一点影。他的手还搭着那卷布图的边。陈宫看了一息,低声道:“抬下去。”又叮嘱,“葬,别糟践。”
亲随应了,把尸首抬出帐去。
帐里的空气像被那口毒气烫了一下,却又很快恢复了冷。
陈宫重新坐回案后,取起第三卷布图,指上那点血把红蜡染出一层更深的色。他没有立刻拆。反而把手里的狼毫蘸了一下墨,随手在一张空白的羊皮纸上写下两行字:——“人心所恃,先疑后信。此计过圆,圆则疑。疑而两验,信亦生。”
他放下笔,抬眼道,“把第一队斥候派去范县,借路,又不要惊动城里人。第二队去东阿,夜里过渡,带善灯。”两名亲随领令而去。
陈宫这才拆第三卷。布面一展,城门、闸道、暗堡、箭台俱在其位。他目光如梭,线条飞快地穿在各节点之间。
他看到一处门洞有小小的改动,又再看一遍外廊的角度。角度精确,像是熟人画的。他把布图收起,放回案侧,手背轻点桌面。那点敲击声,不急不缓。
一名稍年轻的亲随忍不住道:“军师,这事……会不会太巧了?”
“巧?”陈宫哼了一声,“巧到看不见手。”他起身,走到帐门边,掀起帘子看外头的夜色。
营火在风里偏了一线,旗角微卷。他忽然笑了笑,笑里没有乐,“巧不巧,不在图上,在人上。此人死得太干净。干净得像给人演的。”
亲随不敢接话。
陈宫垂着帘,声音淡淡:“我等两处消息回转之前,不动。只让关外的游骑骚一骚他们的北门。别多,三十骑,打一阵鼓就走。”
亲随应下去了。
陈宫放帘回身时,眼底掠过一丝看不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