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山塘街的画匠吗?
怎又在杂耍团呆过?
她她的仇,又因何而来?又怎会与程家、祝氏,甚至靖安大长公主牵扯上关联?
薛枭想问,默了默,却未开口:他直觉,山月此时并不会告诉他。
那程家那位小神医,知道吗?
薛枭不可抑制地去想,却觉自己荒唐到没边。
“鹦鹉不同,雪团这样的鹦鹉,寿龄可达五、六十载,七岁于他而言,确是小童儿的年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是说鸟,更安全。
薛枭顺着山月的话向下道,手却不自觉地将桌上那栟和田玉梅花镇纸拿在掌中摩挲:“夫人若是不喜欢雪团,便将雪团留在侧水畔罢。”
“噢,不,不。”
山月忙摇头:不孝鸟大人待这只鹦鹉,可比待他爹都要温柔体贴千百倍了!
她没立场说喜欢不喜欢的!
“无妨,无妨!”
山月笑道:“只是以前看书,听说鹦鹉会学话,宫女便不敢在它面前言苦,觉得有些好奇罢了。”
薛枭随之一笑:“雪团会说话,但口风很紧,寻常不会开口。”
第一次听人用“口风很紧”
形容一只鹦鹉
山月再一笑,无意识地弯起乌浓的笑眼,笑花溅到眼睛底下,凝成一个小小的漩涡,冲刷掉许多沉淀已久的清冷气。
薛枭再次低头。
或是因想通了祝氏的来历与下场,山月松弛了许多,顺着薛枭的目光看向他手中的梅花镇纸,再看其身后“敬静其书”
牌匾之下的两幅墨梅图,与一旁博古架上的梅石小景。
梅石小景旁,高低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装茶的漆盒、大小不一的茶饼。
四处都是梅花和茶叶。
山月再笑:“这么多梅花与茶您很爱梅花和饮茶吗?”
“我母亲很爱。”
薛枭垂眸:“听苏妈妈说,原先的院子里种满了梅花,祝氏一嫁进来全都拔光烧干净了,另辟了个暖庄种茉莉我舅家虽在京师立足多年,却也改不了客家人饮茶的惯性。”
噢。
山月一顿,似乎想起什么,迟疑后,拧眉开口:“您母亲的死”
薛枭默了默:“没有任何证据。”
他当然怀疑过。
祖父的死尚且不简单,更何况直接挡了祝氏路的母亲。
他花大力气查探过:当初接生的婆子早已不见踪迹,接诊的大夫是舅舅拿了令牌夜闯太医院请出的院正,药是苏家送进来的,由苏妈妈守着煎的,都没问题。
甚至,在院正的方子作用下,原先大出血的母亲服过药后,血已经止住了,直到产下他后第三日,才突然血崩,撒手人寰。
这些记录,在院正开出的方子中,均清晰可循。
他拿刀逼问过院正,中间是否还有端倪。
院正一边吓得哆嗦,一边摇头:“你母亲本就难产,旁人是脑袋先见天日,你这魔偏是脚先出来!
妇人生产本就是九死一生,有的当场身故,有的两三天后去世,还有的因身体折损半年后才起病阎罗王迟了三天接你母亲下黄泉,已经是开了大恩啊!”
他也希望是别人下的手。
这样,便不是他杀了母亲
说起祖父,薛枭是愤怒。
说起母亲,薛枭通身的沉默与寂寥,只觉悲凉。
“娘——娘——娘——”
雪团鹦鹉在木架子上,伸长脖子,跳来跳去地吱呀乱叫。
七八岁的孩子狗都嫌,七八岁的鹦鹉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薛枭随手扔了只笔过去,把鹦鹉砸得个羽毛乱飞。
山月抿了抿唇,眼底的笑意与漩涡,在一瞬间尽数消失:“节哀。”
薛枭摇了摇头,站直身形:“天色不早了,我叫落风送你回正院,祝氏处就拜托你虚与委蛇地应付着,何五妈那里,我也加劲——她嘴巴很紧,一直没张口真正说话。”
何五妈必不会开口——山月早就预料到了。
她如今不仅是何五妈,更是百顺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姑娘,还攀附着祝氏过活呢。
这也是为何涉及林氏的牙行和采买人都闭了口,祝氏偏偏放心把何五妈送到御史台的原因。
山月点头:“明日下朝,你就搬回正院吧?”
听起来有些像迫不及待的邀请。
山月补充道:“我的意思是,你早日搬回也好,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