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咱去桂林,您不是一直想看漓江山水吗?”
张阿姨笑着转了个圈,裙摆飘起来:“年轻时总说‘等攒够钱再说’,结果钱没攒够,腰先坏了。
现在才明白,钱买不来爬黄山的力气,也买不来看海的心情。”
王秀兰的手在枕头下摸出那张旅游清单,“三亚”
两个字被泪水泡得涨。
她想起十年前老伴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攒钱没错,可别亏了自己”
,当时她还嫌老头子“没远见”
,现在才懂——那些省掉的红烧肉、没买的保暖裤、错过的广场舞,还有没去成的三亚,都成了压垮腰椎的稻草,一根接一根,直到把人压得站不起来。
第三节:医院走廊的相遇
李国庆在骨科病房的走廊遇见王秀兰时,她正扶着墙慢慢挪,轮椅被扔在角落,像只被遗弃的甲壳虫。
他的膝盖缠着厚厚的绷带,刚抽完积液,走路一瘸一拐,手里攥着缴费单,“8oo元”
的数字刺得眼睛疼——这够买十节私教课,却不够支付赵桂芬上周体检的费用。
“老李?”
王秀兰的拐杖在瓷砖上敲出笃笃声,像在打节拍,“听说你在健身房花了八万?”
她的目光落在他没扣好的衬衫领口,露出里面赵桂芬缝的补丁,针脚歪歪扭扭,却是纯棉的好布料,“桂芬姐昨天还来给我送饺子,说你‘最近忙着健身,没空回家吃饭’。”
李国庆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比他健身时的脸还红。
他想起昨晚回家,赵桂芬坐在灯下给他缝护膝,手里拿着他磨破的旧护膝,嘴里念叨“加点厚棉布,这样膝盖能暖和点”
,缝纫机的嗒嗒声和他手机里林晓雨的语音消息撞在一起,显得格外讽刺。
床头柜上还放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穿着军装,搂着扎羊角辫的赵桂芬,背后的红墙上写着“为人民服务”
,那时他的腰杆挺得笔直,膝盖也没现在这么多毛病。
“王阿姨,您这腿……”
李国庆想转移话题,却被王秀兰打断。
“攒钱攒的。”
王秀兰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沟壑,“想给孙子买房,结果把自己攒进了轮椅。”
她从布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张全家福,孙子站在c位,她和老伴缩在角落,像两个多余的影子,“现在他住大房子,我连公园的长椅都坐不到了。”
护士推着治疗车经过,喊着李国庆的名字。
注射玻璃酸钠时,膝盖的刺痛让他直咧嘴,却没哼一声——比这更疼的是,刚才在走廊拐角,他听见林晓雨打电话:“那个老李啊,就是个提款机,等他把电动车买了,我就换个健身房,省得他缠人。”
他攥着手机的手青筋暴起,屏幕上还停留在和4s店销售的聊天界面,“明天交付”
的消息还没出去。
王秀兰的手机突然响了,是社区老年大学的老师:“王阿姨,您报的书法班明天开课,您还来吗?”
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突然被点燃的烛火:“来!
我这就出院,拄拐也来!”
她把轮椅推到墙边,试着拄着拐杖走了两步,虽然慢,却每一步都透着股不服输的劲。
李国庆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赵桂芬昨天说的:“社区广场舞队缺个领舞,我年轻时可是文艺骨干,就是没人陪我练。”
当时他嗤之以鼻,现在才明白,那些被他忽略的唠叨、被他嫌弃的家常菜、被他抛在脑后的家庭聚会,藏着最实在的幸福,就像赵桂芬缝的补丁,不显眼,却暖和。
第四节:护膝里的暖与旅途中的风
李国庆把那张电动车付的银行卡退了,用剩下的两万块给赵桂芬报了广场舞比赛,自己则乖乖在社区医院做康复。
新护膝里垫着赵桂芬缝的棉布,走路时不再咯吱响,像踩着团棉花,软乎乎的。
每天傍晚,他都会去广场舞排练场,给队友们拎热水、搬椅子,看着赵桂芬穿着红绸舞衣转圈,红绸帕在夕阳里划出弧线,比健身房的动感单车好看百倍。
“老李,你这动作不对!
膝盖要微屈,别绷那么直!”
赵桂芬用扇子敲了敲他的膝盖,眼里的笑像年轻时一样亮,“你这滑膜炎刚好,别逞强,跟着节拍慢慢晃就行。”
她转身时,偷偷把降压药塞进他口袋,“记得饭后吃,刚才看你又忘了。”
王秀兰的手术很成功,出院那天,她没让孙子来接,自己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