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揣了块暖玉——原来所谓的噩梦,不是真的怕失去,是太在乎;所谓的牵挂,不是天天挂在嘴边说“我爱你”
,是记得她的喜好,迁就她的习惯,把平淡的日子过成彼此都舒服的样子。
第四节:作业里的秘密
晚饭桌上,暖黄的灯光洒下,给整个屋子增添了几分温馨。
儿子周小宇扒着碗里的葱油面,吃得满嘴是油,活像个小花猫。
突然,他抬起头,嘴里还嚼着面条,含糊不清地说:“爸,你昨晚做的梦,是不是跟妈妈上次出差有关啊?”
他的筷子在碗里戳着荷包蛋,把蛋黄戳破,金黄的蛋液缓缓流出来,仿佛是记忆的阀门被打开。
“上周妈妈去上海出差,你半夜起来三次,拿手机看妈妈的微信有没有更新,我都看见了。”
周明的脸瞬间红了,红得像被火烧了似的,嘴里的面条差点喷出来,他赶紧喝了口汤压了压。
林晚的手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他的膝盖,眼神里带着笑意,像是在嘲笑他“被儿子抓包了吧”
。
其实她知道,自己出差的那三天,周明每天都给她十几条消息,从“儿子早餐吃了两个鸡蛋,喝了一杯牛奶”
到“楼下的月季花开了,开得可好看了,等你回来给你拍照”
,絮絮叨叨的像在汇报工作,其实是怕她一个人在外地觉得孤单,想让她时刻知道家里的事,安心。
儿子把作业本推到周明和林晚面前,兴奋地说:“老师让写《我的家人》,我写的是你们俩,你们快看看,老师还夸我写得好呢!”
林晚凑过去看,小家伙的字迹歪歪扭扭,还有不少拼音,但能看出写得格外认真:“我的爸爸很笨,煮泡面会弄响烟雾报警器,穿袜子会把黑袜子和灰袜子穿反,还总忘刮胡子,但是他会在妈妈加班晚回家时,偷偷把牛奶热好,放在桌子上;我的妈妈很凶,总说爸爸懒,总说爸爸笨,但是她知道爸爸爱吃葱油面,每天早上都起很早给爸爸做,还知道爸爸不吃肥肉,把红烧肉里的瘦肉都挑给爸爸……”
周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伸手轻轻揉了揉儿子的头,把他的头揉得更乱了,佯装生气地说:“臭小子,敢说你爸笨,看我不收拾你!”
眼眶却热得像揣了团火,差点掉下泪来。
他想起刚结婚时,林晚总抱怨“你连换个灯泡都不会,还得我来”
,却在他烧到39度时,守在床边一夜没睡,每隔一小时就用酒精给他擦手心降温;想起儿子出生那天,他在产房外紧张得手抖得连字都签不了,林晚被护士推出来时,还笑着安慰他:“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别紧张,我没事。”
那时的林晚,脸色苍白如纸,虚弱地躺在推车上,额前的头被汗水浸湿,一缕缕贴在脸上,但她的眼神却无比温柔,那温柔的目光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直直地照进周明心里,驱散了他心中的恐惧与担忧。
“老师还让我们写一件最感动的事,我写的是去年冬天,妈妈生病烧,爸爸笨手笨脚地熬粥,把盐当成糖放了,粥咸得没法喝,但是妈妈还是说‘很好喝,你熬的粥就是香’,还把一碗粥都喝光了。”
儿子的铅笔在纸上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觉得妈妈是怕爸爸伤心,才说粥好喝的,其实我偷偷尝了一口,咸得我直吐舌头。”
林晚突然站起来,说“我去倒杯水喝”
,转身走向厨房时,周明看见她用手背快地擦了擦眼睛——他知道,她又在偷偷抹眼泪了。
结婚这么多年,她总是这样,嘴上不饶人,心里却比谁都柔软;总说“你做的饭难吃”
,却把他煮糊的粥、炒咸的菜都吃得干干净净;总说“你这梦太傻了”
,却在睡前把他的手攥得更紧,怕他再做噩梦。
厨房里传来杯子碰撞的轻响,那声音在寂静的屋子里格外清晰,仿佛是生活交响曲中的一个独特音符。
周明看着儿子认真吃面的样子,又想起林晚偷偷抹眼泪的背影,心里突然暖暖的——原来这个家,就是由这些小小的、琐碎的感动组成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处处都是牵挂。
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编织出一张充满爱的大网,将他们紧紧地包裹其中。
第五节:月光下的鼾声
夜深了,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所笼罩,万籁俱寂。
儿子周小宇的房间传来均匀而沉稳的呼吸声,看来是睡得很熟了,那呼吸声如同轻柔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