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眨眨眼,那眼神里满是慈祥,“你照顾我半个月,我照顾你半小时,还欠着你呢!”
菊花认真调整着点滴度,那专注的模样像在完成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您不知道,当时要不是您及时反应,我可能真有危险。
郑主任说严重低血糖会导致”
“行了行了,”
李大爷打断她,像个慈祥的长辈,“以后记得按时吃饭。
你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减肥重要还是命重要?”
菊花不好意思地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两块巧克力,递给老人一块:“咱俩分着吃,互相监督。”
第五节:暖心余波
一周后,李大爷康复出院。
医院大门口,菊花推着轮椅送他,这次两人都神采奕奕,像两颗闪闪光的星星。
“小菊啊,这是我的地址和电话。”
李大爷从怀里掏出张纸条,那纸条像一张珍贵的藏宝图,“有空来坐坐,我给你包饺子。
我老伴生前教的,猪肉白菜馅,一绝!”
菊花小心地收好纸条,那认真的模样像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一定去!
您也要按时复查,我每周都会打电话提醒您。”
郑主任站在窗前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张院长说:“这次事件倒是有意外收获。
医护和患者的关系明显融洽多了。”
院长点点头,那点头的动作沉稳而有力:“院里已经决定改革排班制度,增设员工健康监测。
对了,下月医患关系座谈会,我打算请李老先生来做个言。”
消息传开,医院上下都在期待这个特别的座谈会。
而我们的“轮椅侠”
李大爷,正在家认真准备演讲稿,题目就叫《当病人变成照护者——论医院里的互助精神》。
他坐在书桌前,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写着,那专注的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在讲台上授课的时候。
菊花的生活也生了微妙变化。
她不再为了减肥不吃晚餐,口袋里永远装着几块巧克力。
每次推轮椅送病人检查时,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就像一个谨慎的驾驶员时刻关注着汽车的状态。
一个月后的座谈会上,李大爷的言获得满堂彩。
当老人讲到“在医院里,没有永远的照顾者和被照顾者,我们都在互相帮助中变得更好”
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掌声像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
散会后,菊花搀着李大爷走出会议室。
走廊上,两人不约而同地看了看当初事的地点,相视一笑。
那笑容里,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
“李大爷,您说要是那天我没晕倒,咱们现在会是什么样?”
菊花突然问,那眼神里透着好奇。
老人捋了捋花白的头,笑眯眯地说:“那我现在可能就是个普通出院老头,你是个普通护士,咱俩哪来这么多故事?说不定就像两条平行的线,永远不会有交集。”
菊花哈哈大笑,阳光透过走廊窗户,在两人身上洒下温暖的光斑,那光斑像一片片金色的羽毛。
不远处,郑主任看着这一幕,悄悄按下了相机快门。
这张照片后来被放大装裱,挂在内科护士站的墙上。
照片下方写着一行小字:“在这里,爱与关怀永远双向流动。”
它就像一个无声的使者,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诉说着这个温暖的故事,传递着爱与关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