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202章 以退为进的提案

第202章 以退为进的提案(1 / 2)

被收回京营兵权的韦小葆,并未如某些人预料的那般消沉或流露出丝毫不满。

他安然接受了那丰厚的物质赏赐,甚至兴致勃勃地带着苏荃、双儿等人去西山脚下的“漱玉园”

别业游玩了一圈,对外俨然一副功成名就、准备安心享乐的富贵闲人模样。

然而,在他那平静无波的外表下,大脑却在飞运转,规划着下一步的落子。

他知道,康熙的猜忌如同悬顶之剑,单纯的退让和示弱并非长久之计。

他需要一个新的、既能展现价值、又能让皇帝放心、甚至依赖他的平台。

这个平台,不能直接触碰敏感的军政大权,却又必须足够重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国计民生,积蓄真正的力量。

几日后的常朝,轮到韦小葆递牌子请见。

他没有选择在人多眼杂的大朝会上提出,而是在被引入南书房,与康熙单独奏对时,才郑重地呈上了一份他精心撰写的奏折。

“皇上,”

韦小葆语气恳切,带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沉稳,“臣近日卸去京营差事,闭门谢客,反复思量皇上昔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训,以及皇上关切民生、励精图治之圣意。

臣以为,治国之道,武功文治,不可偏废。

如今四海虽初定,然百姓生计仍艰,水旱蝗灾频仍,工巧之术滞后于泰西,此皆关乎国本。”

他先定下基调,将话题引向康熙同样关心的“民生”

与“国本”

,而非敏感的军政。

康熙接过奏折,并未立刻打开,而是看着韦小葆,目光中带着审视:“哦?爱卿有何高见?”

“臣不敢妄言高见。”

韦小葆微微躬身,“只是臣于格物杂学一道,略有心得。

前番献上之火器,亦是格物之理应用于军工之效。

臣思忖,此等实学,若能系统整理,专设一衙署,集天下能工巧匠、精通算学地理之才,专注于研究、改进、推广那些能直接利国利民之‘技术’,譬如提升农桑产量之法、治理江河水利之策、改良织造冶炼之工、乃至研习防治瘟疫之医方……假以时日,必能开源节流,厚植国力,使百姓富足,国库充盈,此乃真正的强基固本之策!”

他刻意使用了“技术”

、“衙署”

、“系统”

、“推广”

等词汇,勾勒出一个不同于传统六部的新机构雏形。

康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他即位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民生,深知这些都是帝国稳定的基石。

韦小葆提出的方向,确实切中了他关心的问题。

他缓缓打开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奏折写得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却又言之有物。

韦小葆在奏折中,先大力歌颂了康熙的文治武功,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当前在农业、水利、工矿等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泰西诸国在“实学”

上的进展所带来的潜在挑战。

接着,他正式提出了成立“大清技术总局”

的构想。

他详细阐述了技术总局的定位:一个直属皇帝、专注于“实学”

研究与应用的专门机构,不与六部争权,只为六部及地方提供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

其职责包括:搜集、验证、改良各地先进农法工技;研究江河治理,提出根治水患方案;改进军械、织机、矿冶等国之所需的工艺;编撰利民实用的技术书籍,择选推广;乃至为朝廷培养、储备精通实学的人才。

奏折中还初步规划了总局下设的各分署方向,如农学、水利、工学、医药、矿冶等,并建议由皇帝亲自命名并委派重臣(自然隐指他自己)总领其事,以示重视。

通篇奏折,韦小葆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技术专家”

和“项目提议者”

,极力淡化权力色彩,反复强调该机构的“服务”

、“辅助”

性质,以及其成果将如何巩固皇权、增强国力、惠泽黎民。

他甚至巧妙地引用了康熙自己曾经说过的重视农桑、关心河工的话,来佐证设立此局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康熙看完,沉吟良久。

他心动了。

这个“技术总局”

的设想,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将韦小葆这个“麻烦”

框定在一个相对安全且能持续创造价值的领域内。

让他去折腾那些“奇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重回生产日,拒养白眼狼 我本忠臣,你们却让我谋反当王? 为你入狱,你却提离婚 谁说离婚活不了?美艳娇妻横着走! 嫡姐人淡如菊?我改嫁她相公! 娶妻就涨帝王运?我怒收三千佳丽! 机长大人,夫人已经带球离婚了!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 摄政王捡我回家,白眼狼亲爹埋了吧 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