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分。
“纸上谈兵终觉浅。”
韦小葆放下木棍,“从今日午膳开始,我们便按照新的布局和流程试运行。
可能会不习惯,可能会出错,无妨!
我们要的就是在试行中现问题,持续改进!”
他当即下令,抽调部分杂役,在不动主要结构的前提下,依据新布局图进行区域调整和标识划分。
同时,他亲自编写了数份《标准作业程序(p)草案》,内容极其详尽:
《清洗作业规范》:规定不同蔬菜的清洗流程、水质要求、沥干标准。
《切配作业标准》:明确常见食材的切割形状、尺寸大小、盛放容器。
《灶台协作流程》:规定各灶台群组内部的协调机制、以及跨群组的物料传递方式。
《传菜路线与时序规定》:严格规定了不同等级宴席的传菜路径、先后顺序、时间节点。
这些草案被分到各岗位领头人手中,要求他们组织手下学习,并在试行中提出修改意见。
变革的阵痛随即而来。
午膳时分,新的传菜通道虽然畅通,但习惯了旧路线的传菜太监好几次走错,差点把菜品送到不相干的地方。
集中切配区因为工作量突然增大,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切好的原料堆积,未能及时配送到位,导致几个灶台出现了短暂的“等米下锅”
。
一些老师傅对新流程极为不适,抱怨连连,觉得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韦小葆亲自坐镇指挥中心(他设在办公房内的临时岗位),不断接收着两名“实习助理”
从各处反馈回来的问题。
“爵爷,甲三灶台需要的肉丝还未送到!”
“传菜队丙组走错了路,绕到了清洗区!”
“刘大厨脾气了,说按新规矩备的料不合他手感!”
面对这些混乱,韦小葆异常冷静。
他迅做出调整:
“通知切配区,优先保障甲三灶台的肉丝,并核查配送环节延迟原因。”
“在传菜通道关键岔路口加派引导人员,悬挂更醒目的标识。”
“告诉刘大厨,标准是底线,确保基本质量和效率。
在此基础上,允许他在‘火候’、‘调味’等核心环节保留个人挥空间。”
他的指令清晰、快,不带情绪,只针对问题本身。
渐渐地,最初的混乱开始平息。
传菜队伍在新的专用通道上越来越顺畅;切配区在经历了最初的忙乱后,开始摸索出更高效的内部协作模式;厨师们现,虽然备料环节被标准化了,但确实减少了他们很多琐事,能更专注于烹饪本身。
当最后一波午膳顺利送达各宫,时间比以往惯例竟然提前了将近两刻钟!
而且,过程中虽然小磕绊不断,却没有出现以往那种打翻食盒、传错宫殿的重大差错。
疲惫的众人聚拢过来,脸上带着尝试新事物后的兴奋与不可思议。
“爵爷,好像……真的快了些?”
“那条传菜道,走着是痛快!”
“就是这切配的规矩,还得再熟熟……”
韦小葆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了接管御膳房后的第一丝真正意义上的笑容。
“诸位辛苦了!
今日只是初步尝试,问题还很多,但方向是对的!
我们已经证明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流程优化,提升效率是完全可行的!”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从明日起,我们继续试行,并开始记录试行前后的数据对比!
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向所有人证明,御膳房,可以变得更好!”
这一次,回应他的,不再仅仅是沉默或敷衍的应承,而是多了几分信服和期待的目光。
运筹学的力量,在这烟火缭绕的御膳房,扎下了第一缕理性的根须。
流程优化的车轮,开始缓缓而坚定地向前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