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说实话,没报纸上说的那么可怕。特拉维夫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都安全的多。
你知道的在大多数时候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媒体总是喜欢夸大其词的。”
郭逸风点了点头,赞同道:
“看起来不像随时要打仗的样子。”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打了二十五年了,”
男人耸耸肩,说道:
“但生活总得继续。市场照样开,孩子们照样上学,海滩上永远挤满了晒太阳的人。”
他压低声音,说道:
“告诉你个秘密——”
“什么?”
“想要知道,会不会爆发战争?只需要去看以色列引进的武器就可以了。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以色列采购的武器数量都是非常有限的。
仅仅就是正常采购而已,这说明他们压根儿就没有进行任何战争准备。”
男人的话让郭逸飞愣了一下,然后他说道:
“但是好像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埃及从苏联获得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武器。
他们会不会主动发动进攻呢?”
“埃及?你是说阿拉伯人吗?”
男人不由自主的咧嘴笑道。
“他们啊早就被打破胆了,哪有什么胆量进攻啊?”
男人的评价让郭逸风一愣,事实好像就是如此,自从几年前的“六日战争”结束之后,好像他们真的被打破胆了。
他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翻滚的云海。如果真如这人所说,他这趟可能挖不到主编想要的“大新闻”了。但职业直觉告诉他,事情往往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飞机在海湾的穆桑达姆角转机,转机后,于次日黄昏降落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
走出舱门的瞬间,一股夹杂着海水咸味的暖风扑面而来,这种干燥的暖风和太平又潮湿的空气形成鲜明对比。
机场跑道上停着几架军用运输机,是郭逸风唯一能看到的“紧张迹象”。
海关检查比预想的顺利。工作人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看到郭逸风的记者证时眼睛一亮:
“你会喜欢特拉维夫的,郭先生。这里和sEA一样自由,只是天气更干燥的多。”她在护照上盖了章,递还给他:
“建议你去艾伦比街的咖啡馆坐坐,记者们都爱去那儿。”
出租车驶向市区的路上,郭逸风紧贴着车窗,贪婪地吸收着这个陌生国度的一切。公路两旁是整齐的柑橘园,金黄的果实沉甸甸挂在枝头。
远处,地中海在夕阳下泛着金红色的波光。偶尔经过的基布兹(集体农场)里,孩子们骑着自行车追逐嬉戏,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处于战争边缘”的国家。
“从哪里来?sEA?”
司机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问道。
“太平,”
“啊,未来之城!”
司机兴奋地拍了拍方向盘,说道:“我去过一次,那里的玻璃大厦就像是未来一样,你看现在我们这里也有那样的大厦了。”
他指了指前方逐渐显现的城市轮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