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国务卿的杜勒斯,曾经和南洋方面有过一定的沟通。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他们的官员通过多种方式表明了自身所处地位的不满。”
“您是指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的发言权吗?”
罗伯特也在一旁问道。
“是的,众所周知,现在南洋经济规模已经是整个西方世界仅次于我们的存在。
但是他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就是他们所占的份额,已经远远无法匹配他们的经济地位,他们已经在很多场合表明了这一点。”
南洋对自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表决权不满意,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他们的官员在很多场合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现在,只需要将他们的不满和赫鲁晓夫的邀请以及他们所表示的“兴趣”,互相联系在一起,也就了解到了俄国人的用意。
“显然,赫鲁晓夫之所以会在南洋发出这个信号,就是为了告诉南洋人,如果南洋支持他们的体系。那么,他们将有可能获得之地位相匹配的发言权。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拉拢南洋。”
杜勒斯的分析让艾森豪威尔整个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过去的几年之中,他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各样的防务条约构建地区防护体系,从而形成对苏联的包围。
但是,苏联同样也在处心积虑的想要打破这种封锁,比如和西欧各国的关系缓和。通过经济等各方面的让利引诱西方。
苏联人所要创办的国际合作银行到底是什么?
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美国所创办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果南洋被拉拢了过去,那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势必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绝对是不允许发生的。
“我们绝对不能够让南洋加入到苏联的国际合作银行之中。”
“是的,总统先生,我们是不能够让他们加入其中,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平息他们的不满。”
罗伯特看着总统,说道。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增加南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中的份额。从而增加他们的表决权。”
“这不是不能考虑的。毕竟他们的经济总量在那里。”
艾森豪威尔直截了当的说道。
“我们需要南洋待在我们的阵营之中。”
这也正是冷战之中最奇妙的地方……只要是涉及到阵营的问题,双方都是非常敏感的,就像法国在那里左右横跳一样,总是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
而现在面对南洋所表现出来的不满以及苏联人的“笼络”,美国人立即产生了危机感。
“但是单独增加南洋份额的话,就会涉及到很多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很多国家。”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绕开这些呢?”
杜勒斯反问道。
“现在我们绝对不能够给他们任何被拉拢的机会。”
“这……”
罗伯特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到。
“办法不是没有,但是这涉及到某些国家的份额。”
“哪些国家的份额?”
艾森豪威尔问道。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