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贵宾席上响起阵阵轻咳声,夹杂着几句“这玩意儿倒新奇”
的议论,气氛竟比先前轻松了不少。
分完贵宾席,文渊又走向裁判席。
几位须皆白的大儒正对着案上的诗稿斟酌,见他走来,纷纷停下笔。
文渊躬身行礼,笑着递烟:“诸位先生辛苦了,这烟能提神,您几位不妨试试,说不定能有更多灵感。”
老儒们虽觉得这“冒烟的物件”
有些古怪,但见文渊态度恭敬,又听闻是新奇玩意儿,便也接过尝试,不多时,裁判席上也升起了缕缕青烟。
最后,文渊走到学子们聚集的案几旁,将烟一根根分给众人,笑着道:“诸位才子,写诗作对累了,便吸口烟歇会儿,也算小子为诗会添份趣意。”
学子们本就对这新奇物件好奇,此刻得了文渊亲手递来的烟,纷纷围上来请教用法,连先前拘谨的寒门士子也放松了不少。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曲江池畔的芙蓉园内,便处处升起了微微青烟。
淡蓝色的烟霭混着桂花与菊花的香气,飘在秋阳下,映着众人或好奇、或愉悦的神情,成了这场诗会上最特别的景象。
而文渊借着这一盒小小的香烟,不动声色地拉近了与世家、大儒乃至学子的距离,连原本带着警惕的姬晓平,也暂时停下了私语,望着这满园青烟,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他们没料到,文渊竟能借着一件小物件,将诗会的气氛搅得如此“热闹”
,还悄无声息地织起了人脉网。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咳嗽声突然划破了这份热闹:“咳咳咳——!
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