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劝诫下狱。
大业十一年三月又开始北巡。
杨秀的指腹掐进纸页边缘。
这些凿凿可考的行止,恰如他亲历的那般:帝王的车辙总在南北驰奔,却从未为某处疾苦停留。
而接下来的字迹,却让他背脊凉——
以上为至今实际生之事。
以下为本人预测之事:
第一历史走向:
此次巡幸太原,四月,至汾阳宫避暑。
八月,巡幸北方边塞——将可能被始毕可汗袭击。
九月,回太原。
十月,回东都洛阳。
然后,杨广便一直待在洛阳,直到大业十二年下半年,这个时候,龙舟终于造好,从江都送来了,又可以开开心心的出门了!
走到梁郡时,当地百姓拦住了龙舟,苦苦哀求杨广返回大兴,跟他说:陛下如果执意要到江都,那么天下就不归大隋所有了!
但杨广毫不留情的把这群屁民给杀了。
老子的天下,关你们什么事,“我性不喜人谏”
!
而这次到达江都以后,杨广再也没有踏上回程的路。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起兵;十一月,入西京;十二月,拥立代王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司马德戡弑隋炀帝于江都。
第二走向:杨广在大业十一年八月至大业十四年初,期间,杨广被绑架。
隋亡唐兴。
杨秀猛地抬头,撞见文渊眼中深不见底的寒潭——那些墨迹里的帝王行止,分明是用无数白骨堆成的路标;而那两条走向终局的岔路,早已在杨广一次次巡幸的马蹄声里,注定了同一种结局。
文渊淡淡地对杨秀说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
文渊轻叩案几,又递过一册手札。
杨秀展开时,墨香犹新的字迹跃入眼帘:
《龙舟纪略·大业元年南巡考》:
大业元年八月,中秋月圆,万家团圆之时,隋炀帝杨广却率领着一支史无前例的庞大船队,踏上了南巡江都的奢靡之旅。
这趟巡游的筹备,显露了他急不可待的帝王“雄心”
:在诏令开挖通济渠仅仅九天后,他便遣使疾驰江南,采伐巨木,征工匠数万,昼夜赶造龙舟、楼船等各类巨舰。
短短五个月,运河初通,万艘新船已然傲立水上。
炀帝乘坐的龙舟,堪称一座移动的水上宫殿:
规模惊人:长六十米,宽十五米,高十三米,共四层。
极尽奢华:
顶层: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庄严肃穆,处理朝政。
中两层:一百六十间精舍,金银珠宝镶嵌,绫罗绸缎覆壁,供其享乐休憩。
底层:侍从区,宦官、宫女、侍卫数百人,时刻待命。
皇后萧氏的翔螭舟紧随其后,形制略小,奢华不减。
其后是四十五艘嫔妃宫船,同样金碧辉煌,彩旗羽饰在阳光下闪耀夺目。
再往后,是五千余艘等级森严的楼船舰队:
五楼船:皇子、公主、诸王、三品以上高官。
四楼三楼船:外国使节、高僧名道、四品官员。
二楼船:五品以下官员及眷属随从。
更庞大的,是殿后船队:数不清的运兵船、辎重船密密麻麻,尾相接,竟绵延二百余里,宛如一条钢铁与木材铸就的巨龙匍匐在运河之上。
学者估算,仅船上人员便逾十万之众。
如此庞然大物,启航便耗去五十余日。
驱动这“巨龙”
的血肉引擎,是八万余名被强征的纤夫。
仅拉拽龙舟一项,便需一千零八十名壮汉,分成三班,昼夜不息。
讽刺的是,这些在泥泞中挣扎的民夫,竟被要求身着锦衣!
远望之下,仿佛河岸铺展开一片流动的“云锦”
,将帝王的奢靡与民间的血泪荒谬地编织在一起。
其他船只的纤夫同样三班轮替,士兵亦被迫加入拉纤行列。
两岸,更有无数鲜衣怒马的骑兵高举旌旗护卫,遮天蔽日,马蹄踏碎田野,人喊马嘶交织成一片压抑的喧嚣。
维持数十万人(乘客、纤夫、护卫)的消耗,是沿途五百里内百姓的噩梦。
杨广一纸令下,附近州县必须无偿供应一切物资。
官吏为媚上,强征暴敛,每日运送粮秣的民夫竟达十万人!
食物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