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沉声道:“诸位,我明白你们的意思。
“他修长的手指轻叩案几,出清脆的声响,”
我也收到了各地的劝谏信,有翟让的;徐茂公和单雄信的;冷叔他们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李靖的,魏征的,权万纪,任瑰的,以及李叔和杨肖,杨琼兄妹的。”
文渊说到这里,环视了在座的众人,他忽然站起身,衣袂无风自动,说道:“我知道大家都是为大局着想,想要尽快收拾这乱局。
其实我也能看的出来现在的局势,势在必行。”
“不过,我认为还差点火候。”
文渊话锋一转道,“在我的规划里,但我要建立的,绝非又一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家业!
而是建立一个从来没有的崭新的社会体系。
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大一统的社会。
我要开创的,是一个亘古未有的新天地。
"
文渊一字一顿道,"
那里没有朱门酒肉臭,没有路有冻死骨。
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
"
所以,我们需要更周密的准备。
其一,当务之急是召集各地主事之人共商大计。
这既是为了统一思想,更是要摸清天下实情。
毕竟,唯有真正了解民间疾苦、掌握各地实况,方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
"
他缓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继续道:"
其二,这次会议必须详尽考察各地实情。
从田亩赋税到商路流通,从民生疾苦到官吏作为,都要一一厘清。
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秩序,岂能闭门造车?"
转身面对众人,文渊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其三,时机至关重要。
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这场变革,就必须等待最恰当的时机。
我们的百姓已经死的太多了。
"
说到这里,他嘴角微扬:"
杨广此次北巡后必会南下江都。
我已在他身边安插了人手"
文渊突然压低声音,"
我们会寻找时机,请这位大业天子移驾长安,再传檄天下。
"
众人听到这里,张大了嘴,惊得差点掉了下巴。
满座皆惊,珈蓝手中的算筹散落一地,红佛檀口微张,祁东更是直接跌坐在地。
唯有文渊负手而立,望着窗外,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说道:“现在我们就开始为这次会议做准备工作。”
众人齐齐坐直等待文渊的安排。
文渊轻叩案几,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他环视众人,温声道:"
诸位不必如此拘谨。
"
待众人稍稍放松,他才继续道::“瓦岗,荥阳,九江,江夏,长安,马邑,定襄,五原,蜀地,东部战区各部。
都要遴选以下人员为代表:军人,手工业者,官,吏,佃户,地主,商人,道门,佛门,农人,奴隶,下人。
矿主,矿工,学子,大儒,学生,医者,金融等等。
以上人员不少于三名,且按知名人士一名,普通人士一名,特殊人士一名。
也就是说,各地代表不少于六十人。”
随后,文渊又一一举例给大家详解了一番,“比如军人,要有一名将军,一名普通士兵,一名有特殊贡献或者特殊经历的人员,可以是将军,也可以是士兵。
再比如佛门之人,要有当地比较有影响的主持方丈一名,也要有一名普通僧人,还要有一名对佛法有大贡献之人。
就荥阳来说吧,徐茂公要来,崔元礼或者别的行政长官来一位,然后是普通士兵和治下的里长一位或者是县官。
大概意思就是各阶层都要有代表,而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代表。”
文渊缓缓展开手中的竹简,沉声道:"
此次与会代表需涵盖三类:行业翘楚、普通从业者、特殊贡献者。
这仅是最低标准——"
他忽然展颜一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我们奉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原则。
"
"
即刻传令各地,定于五月一日在葫芦谷大图书馆召开。
"
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