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宿主的梦 > 第17章 李渊也该见见面了

第17章 李渊也该见见面了(1 / 3)

风陵渡:风陵渡(时称“风陵津”

)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位于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东转拐角处。

作为连接华北、西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在隋朝已十分显着。

其名称源于传说中的黄帝贤臣风后之陵或女娲陵墓(风姓)。

第五文渊站在风陵渡北岸渡口,傍晚的风带着丝丝凉意,轻柔地撩动衣角,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

抬眼望去,天空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师打翻了调色盘。

西边天际,落日的余晖将云朵染成了橙红色,从深到浅,层层晕染,恰似一片燃烧的火海,将整个天空都点亮。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橙红渐渐向紫红色过渡,如梦如幻,仿佛是仙女遗落人间的五彩霞衣。

而东边的天空,已经悄然披上了深蓝的幕布,几颗星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眨巴着眼睛,好奇地俯瞰着这尘世的一切。

目光下移,黄河水在落日的映照下,像是流淌着的金汁,波光粼粼,耀眼夺目。

浪涛滚滚,一路奔腾向前,出低沉而雄浑的咆哮声,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变迁。

河面上,往来的船只披着余晖,缓缓前行,船身被镀上了一层金边,船头劈开的波浪,翻涌着金色的泡沫,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涟漪,在余晖中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渡口的岸边,几株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仿佛在与晚风嬉戏。

树下,一些渔民正忙着收拾一天的渔具,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长长的,勾勒出一幅质朴的劳作画面。

远处,错落有致的房屋升起袅袅炊烟,在微风中悠悠飘荡,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此时,北岸的山峦也被暮色笼罩,连绵起伏的轮廓在霞光的映衬下,犹如一幅水墨画。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夕阳的余晖中,呈现出一片墨绿,与天边的霞光相互交融,美得令人心醉。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难以忘怀的绝美画面,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只听他嘴里喃喃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随即陷入沉思:此去晋阳见李渊,这个老狐狸会说些什么呢!

“小友,好文章!

好气魄!”

不远处,一位身着儒雅长袍、头戴方巾的儒士,身姿挺拔,双手抱拳,对着第五文渊远远一揖,声若洪钟般朗声道,“在下虞世南——”

那声音在空气中悠悠回荡,透着几分文人的洒脱与豪迈。

彼时,第五文渊正沉醉于眼前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脑海中还回味着方才吟哦的伟人的诗句。

冷不丁被这一声呼喊拉回现实,尚未及作出回应,一声尖锐的惊呼骤然响起:“有人坠水!”

这惊呼好似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周遭的宁静。

第五文渊眼神一凛,不假思索,只见他身形如电,几个利落的弹跳,双脚在渡船船舷猛地一蹬,整个人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直直一头扎进坠水之人附近的水中。

在水中,第五文渊迅游到那在水中拼命挣扎之人的身后,稳稳抬手拖住其后背,紧接着,力往上顺势一抛,将那坠水者高高抛向空中。

与此同时,一道青影如同一缕青烟,从岸边飞掠过,在半空中精准地接住了被抛出的坠水人。

待众人定睛再看时,坠水人已然稳稳站在了岸边。

这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皆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许多人甚至还没来得及眨一下眼,大脑尚处于一片空白状态。

待回过神来,只瞧见一个浑身水淋淋的白衣少年正从水中爬上岸,岸边,一位神色清冷、宛如仙子下凡的青衣美女,与一位神色惊疑不定、同样全身湿透的黄衫美少女并排站着。

黄衫美少女眼中满是感激与关切,正欲伸手去拉白衣少年。

此时,围观人群中爆出一阵热烈的欢呼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然而,欢呼声尚未停歇,众人又是齐声出一声惊呼:“啊!”

只见那青衣手中剑光一闪,如同一道闪电般朝着第五文渊疾冲而去。

而第五文渊仿若早有预料,不知何时,手中已多了一柄温润如玉的玉笛,他毫不犹豫,手腕一翻,玉笛直直朝着黄衫少女点去。

就在这千钧一之际,只听“叮叮,叮叮”

四声清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铁马冰河肝胆照 反贼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