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黑鹰。”
“而且,直-20还衍生出了武装型号,适应性非常广,为什么你们仍然选择大规模使用老旧的黑鹰呢?”
不止是他,代表团的其他人也很困惑,拥有更先进,更自主装备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倚重这些老家伙?
看着周劲松脸上不解的神情,陆诚笑了笑:“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归根结底就是需求决定选择。”
“你刚才提到直-20的优势,完全正确,它的设计思路,是为了适配我们国家最新构建的现代化,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
“但是,请大家看看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战场环境?”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这不是国家间的正规战争,没有清晰的战线,没有固定的后方。”
“我们的敌人,是无穷无尽,毫无理智的感染者,它们散布在城镇、乡村、田野、山林每一个角落,我们的作战形式,更多的是清剿、巡逻、救援、护送,是长时间,低强度的治安战和生存战。”
陆诚向前一步,用激光笔点着屏幕上黑鹰直升机两侧显眼的舱门机枪。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拥有足够多的专用武装直升机,它们提供了强大的爆发性火力,用于清除聚集的尸群或者坚固障碍。”
“但是,武装直升机的留空时间、弹药基数是有限的,成本也高昂,它们无法全程为每一支巡逻队,每一个运输车队,每一次救援行动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掩护。”
“而我们恰恰需要的是这种持续性的,伴随性的压制火力。”
“当直升机在未知地点悬停索降或机降时,当救援队伍在复杂城区艰难推进时,当车队在漫长公路上遭遇突袭时,两侧的舱门机枪能够随时提供压制射击,其价值无可替代。”
他回过头,看着周劲松:“直-20更侧重于通过速度和体系保护,来减少暴露在敌火力下的时间,最初就没有考虑过安装舱门机枪。”
“后期虽然有一些尝试和改装,但无论是稳定性、射界还是火力持续性,都不够成熟,也没有落地。”
“所以,我看重的,就是黑鹰这套简单可靠的舱门机枪系统。”
“近几个月来的无数次战斗,无论是城市清剿,还是野外救援,都充分证明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这种持续性的侧向压制火力,非常非常重要。”
“我明白了,陆首长,是我想当然了,只考虑了装备本身的纸面性能和体系适配性,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实际需求。”周劲松恍然大悟。
直-20无疑是更先进的平台,是为未来高端战争准备的利器,但在末世这种近距离接触作战的环境下,黑鹰直升机的舱门机枪系统,反而成为了最务实的选择。
(这一点再不要和我杠了,没有就是没有,武警弄得那个完全是鸡肋,珠海航展出现的几款机枪,也没有枪架系统。除了武警版,全网都没有陆海空的带机枪版本的图片,想杠请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