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文无第一(1 / 2)

翌日,两仪殿。

吏部尚书裴季上奏一事,引来群臣瞩目。

十二道举子、国子监生徒,拢共六百五十四人,齐聚长安,等候春闱。

这时间也该定下了。

高楷笑道:“便定在四月十六日,在吏部贡院,举行省试。”

裴季拱手:“敢问陛下,由何人知贡举?”

“吏部侍郎殷世师。”

高楷不假思索,“你来担任贡举官。”

“遵旨!”

殷世师拱手领命。

群臣自无异议,早在天佑十五年,陛下便决定,让吏部侍郎主持春闱,以示重视。

殷世师手持笏板:“敢问陛下,此次春闱开哪几科?”

高楷思忖片刻:“大秦次春闱,先开进士、明经、明法三科,余者往后再说。”

群臣讶然,开进士、明经两科倒也罢了,陛下竟加上明法,看来,对律法尤其看重。

按照流程,诸道举子抵达长安后,持家状到京兆府登记,取过所。

再凭过所和解状,到吏部考功司报名。

殷世师复又问道:“陛下,此次春闱,三科各录取几人?”

“先拟定进士科二十人,明经科三十人,明法科十人。”

这就是六十人,十中取一,比例甚高。

众人不由感叹,这届举子,着实幸运。

当然,这只是开国初期,特有的福利,今后可就难了。

……

务本坊,进士邸。

自从吏部公布春闱时日、地点、录取名额,整个长安城,六百五十四名举子、生徒,尽皆沸腾。

一百零八坊,大街小巷,各自涌出白衣身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霎时间,麻衣如雪,满于九衢。

众人齐聚务本坊中国子监,由祭酒孔德龄率领,参拜孔圣人塑像。

陆献神色振奋:“大秦第一次春闱,不光由吏部殷侍郎知贡举,还开三科,更足足录取六十人。”

“圣人仁德!”

陈昂颔:“圣人如此重视,我等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金榜题名。”

说到这四个字,众人皆心中火热,忽又讨论起一事,省试有进士、明经、明法三科,该报哪一科?

陈昂当仁不让:“我来长安赶考,便是奔着进士科来的。”

“陈兄才学出众,为诸道举子翘楚,选进士科乃实至名归。”

陆献笑道。

“愚弟惭愧,自知才学不足,便择明经科。”

两人率先开口,显然早有准备。

陆献看向一人,笑问:“明德,你有何打算?”

陆明德不假思索:“我虽不才,愿去进士科搏一搏,见识一番大秦文才之盛。”

陆献赞道:“依我看,这一届举子,除了陈兄,便属明德你,最有才学。”

“说不定,这进士科状元,由你二人角逐。”

陆明德满脸谦逊:“陆兄谬赞了,大秦人才济济,我不过后学末进,哪敢为天下先。”

陈昂看他一眼,跃跃欲试,这位吴国士子,堪称他之劲敌。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涉及状元之争,只能各凭本事了。

三人议定,转而看向一名举子,此人打扮与众不同,穿一身青色圆领袍衫,戴幞头,束蹀躞带,却是一介官员,万年县法曹参军贺伏佳。

迎着三人目光,他神色沉着:“陛下开明法科,我自当一试。”

陆献讶然:“以贺兄之才,报考进士科,亦绰绰有余。”

“选明法科,着实有些可惜。”

对天下举子来说,若有把握,选进士科,其次明经科,这两门才是正科。

至于明法科,乃至明书科、明算科,虽也是省试一类,却只是杂科,受举子嫌弃。

贺伏佳笑道:“大秦次春闱,陛下只开三科,却让明法科与进士、明经同列,可见,对律法之才一样重视。”

“我虽不才,却也熟读秦律,素喜升堂断案,便不与诸位争了。”

陛下曾在洛州偃师县升堂断案,明察秋毫,三言两语间水落石出,他一向视为榜样。

为民申冤,惩恶扬善,才是他最大追求。

人各有志,陆献、陈昂、陆明德自不会非议,转而猜测三科试题,希冀压中。

说话间,陈昂忽然提起一事:“这些时日,官府张贴布告,把一切旧钱,换成开元通宝。”

“诸位可曾听闻?”

陆献自是知情,笑道:“这是朝廷少府监所铸新币,样式统一,质量上乘,经圣人肯,方才推广全城。”

“诸位不必疑虑,可将手中旧币拿去兑换,从今往后,这开元通宝才是大秦正币,余者皆不用。”

陆明德暗赞此人消息灵通,不由问道:“吴国钱币也要兑换么?”

“这是自然!”

陆献颔,“无论哪一国,来我大秦做生意,自当使用开元通宝。”

“官府专门设置兑换之所,按成色、含金量来算,秉公办理,童叟无欺。”

最新小说: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不学鸳鸯老 火烧黎明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背欺里火宿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九娘 破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