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辞旧迎新(1 / 2)

司马德堪连忙应下,忽又说起一事:“大王,市令上禀,康氏率领史家商队,来城中贩卖丝绸。”

“康氏?”

慕容承泰一怔,“这是何人?”

司马德堪一五一十道:“此女擅长经营,为河西道豪富,曾得秦王赞赏,赠予通关文牒。”

“据闻,她和秦国太府寺卿安兴仁、幽州刺史安修贵这兄弟俩,有亲缘关系。”

慕容承泰目光一亮:“请她来宫中一见。”

“是!”

若能通过她,交好秦国朝臣,倒也不错。

恒通道人忽然开口:“听闻,魏帝石重胤屡次遣使突厥,请始罗可汗南侵,皆以失败告终。”

慕容承泰哂笑:“他不过冢中枯骨,迟早被秦国攻灭。”

至于吴帝袁文焕,麾下大臣反叛,乱作一团,更非秦王对手。

司马德堪附和:“听闻,石重胤宠幸一名江湖术士焦用之,纵容他为所欲为,搅得魏国朝堂一片乌烟瘴气。”

“如此倒行逆施,身死族灭之日不远!”

恒通道人赞同,正要开口,忽然心血来潮:“秦国有变故?”

他暗中掐算一番,难掩惊讶:“这是魇镇之法,矛头直指秦王。”

“观其路数,非道非佛,倒像是旁门之术。”

“难不成,是这焦用之所为?”

看来,秦王登基称帝之前,尚有一场劫数要过,正应在此处。

“秦王仁德,与吐谷浑交好,更屡次招揽,我得助他一臂之力。”

想到这,他修书一封,让飞鸟传信,送到长安。

“师弟深受秦王信重,晋升为光禄寺卿,正可为君分忧,报知遇之恩。”

“惟愿秦王安然无恙,天下乱了这么久,民不聊生,也该一统了。”

……

时光流转,已是天佑十七年、一月一日、元正。

长安、两仪殿。

元正启祚,万物咸新。

这时候,虽无春节,但这元日亦受重视,朝廷、民间皆按习俗庆贺。

譬如通宵守岁,便是习俗之一,以示辞旧迎新。

夜晚,高楷难得“奢侈”

一把,让人盛饰宫掖,明设灯烛,整座太极宫焕然一新。

此外,于两仪殿设宴,宴请文武百官。

内外命妇,则齐聚淑景殿,庆贺新年。

安兴仁笑赞:“这才是泱泱大国气象!”

“往日里,大王太过节俭,不舍得动用国库,以至于宫中陈设,竟不如那些富商大贾府邸。”

沈不韦附和:“我秦国数年风调雨顺,仓廪殷实,库中粮食、铜钱堆积如山,连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大王却舍不得花,只想预备着赈灾、救济贫苦百姓。”

“如今,大王称帝在即,天下即将一统,也该享受一番了。”

王景略不赞同道:“即便天下一统,四海之内,也有数不清的贫苦百姓。”

“更何况,十多年来民生凋敝,千里无鸡鸣,户口大降,尚需休养生息,远不到享乐之时。”

两人无奈:“王相公所言极是!”

这位王相公夙兴夜寐,一心为百姓考虑,最得大王赞赏。

只是,为人太过严肃,最不喜奢靡浪费,听到享乐之言,便要驳斥。

沈不韦暗叹,王相公这性子,倒正适合做门下省长官,掌审查、封驳之权。

即便是杨烨、徐晏清两位宰相,也得让他三分。

王景略正襟危坐,神色肃穆,一副生人勿近的气场,直到高楷下令,颁布惠政之时,才减弱几分。

对秦国百姓来说,这元正之日,除了阖家团圆欢度佳节,便属这惠政最为牵动人心。

所谓惠政,便是减租、减赋、减刑等一系列“松绑政策”

,给十二道千万子民减轻负担,以此休养生息。

王景略静静聆听,直到王寅虎把一长串制书念完,方才神色缓和。

“大王居安思危,虽处深宫之中,居万民之上,仍心怀百姓,爱民如子。”

“可喜可贺!”

徐晏清笑道:“大王又非世家大族出身,何不食肉糜。”

“他曾亲历民间疾苦,知晓百业艰难,怎会耽于享乐,忘乎所以?”

杨烨颔:“这大好日子,王相公莫要煞风景了。”

王景略沉声道:“歌功颂德之词,自有人来说。”

“大王既让我为侍中,我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烨、徐晏清相视一眼,尽皆无奈。

高楷端坐玉榻,对下方情形洞若观火,笑问:“景略,山南东道十五州,户口恢复如何?”

王景略拱手:“虽有增长,但颇为缓慢,尚需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宽刑简政,使民休养生息。”

高楷颔:“你在节度使任上,走遍十五个州,夙夜忧勤,着实辛苦了。”

“此乃微臣份内之责,当不得大王夸赞!”

王景略一板一眼道。

说话间,太常

最新小说: 九娘 火烧黎明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回到汉朝当大佬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不学鸳鸯老 破怨师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背欺里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