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锦、溪二州平定,整个涪陵江以北十五州,皆纳入秦国版图。
正欣喜时,李元崇传来消息,牂牁蛮领谢羽上表归附。
高楷笑道:“这倒是双喜临门!”
“传令,让他来沅陵城见我。”
“是!”
章琼颇觉惊奇:“这位蛮人领,倒是识时务。”
徐晏清笑了笑:“依我看,此人机敏,善于审时度势,远非沙万里可比。”
高楷颔:“涪陵江以南,各族混杂,有聪明人相助,倒可省却动兵。”
夏侯敬德瓮声道:“那些僚人、越人、濮人,若敢反叛,直接打到他们老巢,杀个干净。”
高楷摇头:“他们打不过,还跑不过么?”
“往深山里一钻,不见踪影,我们哪有时间和他们耗下去?”
“赶尽杀绝是行不通的,只会激起仇恨,必须恩威并施。”
章琼好奇:“如何恩威并施?”
高楷淡声道:“沙家三兄弟作乱,如今兵败身死,便是威慑。”
“至于施恩,等谢羽来了,再做决定。”
众人自无异议。
翌日,谢羽风尘仆仆赶到沅陵城。
“草民拜见秦王!”
他头戴一顶黑熊毛皮帽,上身披着毛帔,下身围着皮行膝,皮肤黝黑,五短身材,举止倒是有礼有节。
高楷挥手请起,笑道:“谢领统帅牂牁蛮、东蛮、西蛮,以及僚人、越人、濮人、白蛮,总共一万大军,着实德高望重啊!”
谢羽心中一凛,谦虚道:“秦王谬赞了,草民愧不敢当!”
“我等仰慕秦王威名,特来拜见,所谓大军不过是想助秦王一臂之力,铲除叛贼。”
“哦?”
高楷好整以暇,“你所说的叛贼,是指沙家三位领?”
谢羽点头:“正是!”
高楷看他一眼,淡声道:“若我军败了,你又该如何?”
谢羽低眉敛目:“秦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怎会失败?”
“草民深信,秦王必胜无疑。”
高楷笑了笑,话锋一转:“你观我军中如何?”
谢羽略微抬头,恭敬道:“兵强马壮,军纪严明,乃百战雄师,天下无可比拟。”
高楷笑问:“听闻你有两个兄弟,他们可愿投靠?”
谢羽忙道:“草民兄弟三人同气连枝,共同进退,若秦王不嫌弃,自当归顺。”
“好!”
高楷颔,“谢羽听令!”
“草民在!”
“今授你为牂州刺史,下辖牂柯、宾化二县,以你族中山寨安置。”
“此外,加封夜郎郡公,荫一子为儒林郎。”
谢羽大喜过望,连忙下跪磕头:“谢大王恩典!”
原以为,秦王封他个小官,便是邀天之幸,没想到,不光晋升一州刺史,加封郡公爵位,更荫庇一子为官。
怎不让人振奋?
至于罗甸王之位,他可不敢肖想。
毕竟,郝金称、沙万里二人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起来吧。”
高楷一挥手,嘱咐道,“我给你加官进爵,为各族第一,希望你能约束他们,过太平日子,勿要惹是生非。”
“至于你族中儿郎,仍由你统领。”
在他眼中,这谢羽头顶青气成云,红光点点,倒是称得上刺史、郡公之位。
谢羽心中大定,忙不迭地道:“微臣必当尽心竭力,维持各族太平,为大王分忧。”
高楷希望和各族和平相处,他们又何尝不是?
这份封赏,着实和他设想不谋而合。
高楷笑问:“你有几个儿子?”
谢羽恭声道:“微臣共有五子。”
高楷微微点头:“待来日,你可送一子到长安,入太学,增广见闻,学习我汉家经典。”
谢羽欣然领命:“谨遵大王之令。”
入太学,沐浴中原文化,和达官贵人子弟交往,这可是旁人梦寐以求之事。
待他告退,夏侯敬德嘟囔道:“区区一介蛮人,怎可授予刺史、郡公之位,还封妻荫子?”
高楷笑了笑:“既然要施恩,就得施得重一些,否则,小恩小惠,怎能让人心服?”
章琼蹙眉道:“大王,封他为郡公倒也罢了,为何让他做刺史?”
“这岂非分封,长此以往,牂州成了他一家一族之地?”
高楷淡声道:“涪陵江以南,大多数为蛮人,地广人稀,遍布烟瘴之气,难以直接统治。”
“倒不如让他们自治,朝中稍加管束即可。”
“况且,这牂州只是羁縻州,无碍大局。”
徐晏清赞同:“这些时日,微臣遍览黔中道风土人情,恍然觉,这些蛮人竟无牛耕,仍是刀耕火种。”
“也不知精耕细作,只把粮种往野地里一抛,便听天由命。”
“此外,他们没有文字,仍刻木为契,也无城郭,只依傍山险安寨聚居。”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