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文武百官寝房也未陈设,三日时间恐怕来不及。”
“那就多驱使些人。”
皇甫懿冷声道,“登、莱二州船工尚多,尽管大征徭役,不必吝惜。”
“是……”
孟大师无奈,有心劝谏,却又咽下话头。
他若敢反对,必然和朝中数十个谏官一样,满门诛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召集三万禁军,操练水战,务必熟悉水性,随朕东渡高句丽。”
“东渡高句丽?”
孟大师愕然,“陛下何出此言?”
之前不是说坐船沿海路前往吴国,投靠袁弘道么,为何这么快便改弦更张?
皇甫懿沉声道:“去吴国,仰人鼻息,沦为砧板上的鱼肉,朕怎能容忍?”
“相反,去高句丽,倚仗三万大军,足以灭其国开创新朝。”
“来日,若能反攻中原自是最好,若不能,也可偏安一方,保存郑国社稷。”
孟大师深吸一口气,劝道:“陛下,高句丽毕竟非我族类,即便打下疆土,也难以统治。”
“况且,将士们背井离乡,恐怕不愿……”
皇甫懿不以为然:“高句丽人也是人,怎能不怕刀枪?”
“若敢不从,多杀几个便是。”
“至于将士们,朕可许诺,随朕东渡之后,只要打下疆土,可裂土封王,世袭罔替。”
孟大师呼吸粗重起来,裂土封王,世袭罔替,多少人梦寐以求之事。
即便是他,也不能免俗。
只是,抛下郑国基业,就此离开,极有可能一去不回,再无返乡之日,难免让人踌躇。
见他面色挣扎,皇甫懿冷声道:“郑国所辖,只剩青、登、莱三州,又有高楷虎视眈眈,迟早沦丧。”
“倒不如一走了之,就此龙游大海,岂不快活?”
皇甫懿意态坚决,孟大师不敢反对,只能遵令照办。
登、莱二州青壮皆受驱使,押来寿光城建造大船。
一时间,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
不过,三万大军仍蒙在鼓里,只知巡狩江南,却不知东渡高句丽。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