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未来的王校长(1 / 2)

车子驶进大兴区,越往郊外人越少。

路灯稀稀拉拉,路面也不是特别好走。

车子行驶过了大兴区黄村火车站,从兴政街东口往北,转过一个弯,“建军职业技术学校”

的牌子歪歪扭扭地挂在锈迹斑斑的铁门上,红漆掉了大半,露出底下的铁皮,像块结了痂的伤疤。

刘建军开着车子一马当先的来到了学校门口,所有人都在学校门口下的车。

在刘建军的带领下,校门推开,一股混合着机油、粉笔灰和青春期汗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硕大的操场坑坑洼洼,几个男生正在踢一个老旧的足球,球鞋踩在碎石子上嘎吱作响。

操场边上是两栋三层小楼,墙面斑驳,窗户上的玻璃缺了不少,用塑料布糊着,在风里哗啦哗啦响。

“就这破地方?”

赵律师忍不住嘀咕。

刘建军尴尬地挠头:“嗨,以前是个废弃的农机修造厂,我捡便宜盘下来的。

你看那栋楼,”

他指着左边那栋,“一楼是汽修车间,二楼三楼是教室和宿舍。

右边那栋,一楼是电子装配实训室,二楼是计算机房——不过电脑都是二手市场淘来的,老掉牙了,三楼……三楼是女生宿舍。”

王多余没说话,径直往汽修车间走。

推开门,一股浓烈的汽油味呛得他皱了皱眉。

车间里光线昏暗,十几个学生正围着一台老旧的动机拆装,手上脸上全是油污。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怯生生的好奇。

“这些学生……都是哪来的?”

王多余问。

“大多是周边区县的农村娃,还有些是城里没考上高中的。”

刘建军跟在后面,声音低了些,“学费便宜,包分配,签了就业合同的。”

“就业合同?”

“嗯呐,”

刘建军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每届学生入学就签,毕业去哪儿,工资多少,都写清楚。”

“本来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男孩子会去我们那家农机公司,女孩子会被接收到服装公司。”

“可是现在我净身出户了,冯家为了报复我,原来签的合同应该都会毁约了。

我这……也没辙了。”

他领着王多余上了二楼。

教室是用仓库隔出来的,墙面上用粉笔写着“电子元件识别”

的板书,黑板擦不干净,留着淡淡的痕迹。

课桌上刻满了歪歪扭扭的字,什么“某某某到此一游”

,还有用修正液涂涂改改的情诗。

角落里堆着几个掉了轮子的书包,窗户缝里塞着旧报纸。

“现在还有多少学生?”

“今年没有敢招新生,差不多还有八百人吧。”

刘建军叹了口气,“都是签了合同的,要是学校黄了,这帮娃……唉。”

刘建军在这唉声叹气,那几个学校的合伙人脸色也不太好。

他们又去了电子装配实训室。

里面摆着几十张破旧的工作台,上面散落着电阻、电容和焊锡丝。

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正低着头焊接元件,手指被烫出了几个泡。

看见生人进来,她赶紧把手上的活计往桌子底下藏。

“这些孩子,苦是苦了点,但踏实,肯学。”

刘建军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本来想好好办下去,让他们有个铁饭碗……可这世道……”

王多余站在实训室中央,看着那些埋头苦干的学生,心里那笔账突然算开了。

八百个签了就业合同的年轻人,正值十八九岁,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汽修、电子装配、计算机……这些专业不正好对应他工厂和市的缺口吗?

非典刚过,百废待兴,劳动力市场是缺,但没人愿意要没经验的生瓜蛋子。

可这里的学生,经过技校的打磨,虽说设备老旧,但基本功是扎实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带着一纸就业合同,带着对“铁饭碗”

的渴望。

他走到窗边,推开那扇糊着塑料布的窗户。

夕阳的余晖洒进来,照亮了操场上踢足球的少年,也照亮了远处工厂的轮廓。

风从窗口灌进来,带着一股尘土和希望混合的味道。

“军哥,”

王多余转过身,眼神里没有了刚才的犹豫,“这学校,我要了。”

刘建军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王老板……你……”

“说说吧,这个学校打包卖给我,想要多少钱?”

王多余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刘建军和那几位合伙人好好商议一下。

临走的时候王多余又说,“但有个条件,这些孩子的就业合同,得转到我的公司名下。”

刘建军愣了半晌,突然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起来。

不是嚎啕大哭,而是压抑的、带着解脱的抽泣。

王多余没去劝他,只是望着窗外

最新小说: 箱子里的战锤40K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绝对权力 从宠物店开始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