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鱼朝后面走,因为在印刷厂的西侧第二趟房,那是这片最好的一趟青砖房。
伪满时期那趟青砖房,是当时的一所医院,后来解放以后就变成了扫盲班,又归到了街道使用,开设了几个小厂子,最终都倒闭了。
到了80年代,150平方的一套青砖房,改成了独立的大三间房,最后彻底卖给了三家居民居住。
房子还真的是好房子,只不过是在胡同的尽头,行走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现在只剩下了中间那家依旧住着人,其他两家也都搬走了,因为在胡同里边住,在夏季还算可以。
可是到了冬季,柴火和取暖煤完全要雇人往家里运送。
最让人恶心的居然是,下着大雪依旧要从胡同外往家里提水,生活产生的废水也都要提出胡同,倾到指定的马葫芦处。
至于上厕所,那更加是难上加难了。
按照夏姐的话语说:“这两趟房子完全就是为王多余准备的,因为只有他买下来西侧最后两趟房子。
“然后东西四趟房打通,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大院子,交通就不成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