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这样!”
文慧心:“截至目前,印渡驻港领事馆尚未就种族歧视言论作出正式道歉。亚视将持续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我是文慧心,午间新闻,与您共同见证港岛正义。”
新闻结束。
内地的工程师们,迅速吃完饭,离开饭堂。
这新闻固然让他们觉得解气。
但是,他们此刻脑海中只有补给舰上未完成的测绘图和实验室里等待分析的钢材样本。
他们谨记自己最重要的任务————研究补给舰,将知识吸收,化为己用!
认真、刻苦、专注、不惧牺牲,是他们这一代工程师的精神!
……
……
华港·临时材料实验室。
下午15点,
港岛秋夜的风裹着咸涩的海雾,灌进葵涌附近的一个村子的居民屋,这里被临时改造成材料实验室。
连小型冲压机都有。
明亮的光线下,七八个材料学方面的工程师,正围着一张工作台,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钢材切片。
“老张,光谱分析仪的数据出来了吗?”刘总工敲了敲烟灰缸,里面挤满了“羊城”牌烟头。
轮机专家老张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把一张坐标纸铺在台面上:
“初步分析,这钢材里除了常规的镍、铬,还有微量的钒和铌。但最奇怪的是……”他用红笔圈出光谱图上的异常峰值,“这里有个未知元素的吸收峰,对照现有的元素周期表,可能是……稀土里面的几种元素。”
“稀土?”材料组的小李猛地抬头,“我们国内的稀土钢研究才刚起步,苏联人已经用到舰船材料里了?”
刘总工:“这正是我们要搞清楚的。苏联人的稀土矿开采比我们早几十年,说不定已经研究出了一些稀土钢。”
刘总工用镊子夹起另一块苏联钢材切片,对着灯光转动,金属截面折射出细密的奥氏体晶粒,
“你们看,这种‘等轴晶+细晶强化’结构,我们的钢厂现在还做不出来。”
“他们是如何均匀地将稀土元素,覆盖到钢材里面?”
“等等……有没有可能……他们在冶炼时可能用了电磁搅拌技术,才能让稀土元素均匀分布!””
“咦,有这个可能!”
整个工作间,一个个眼神都亮了起来。
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是重大的突破。
“快,我们尽快试验一下……”
“等等,稀土呢?我们现在手上没稀土元素啊……”
“马上让国内送过来,尽快!”
另一边,老陈用钢笔在试验记录扉页写下:“1993.10.29,夜,雨。苏联补给舰四号钢材的晶粒度评级达 12级,我方最高仅 9级。差距:3级。但差距不是天堑,我们一定会跨过去!一定!”
“老张提出了电磁搅拌技术来混合稀土元素的方法,这或许是一个方向……”
笃笃笃~~~
就在这时,门外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