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密密麻麻的弩箭排列在一起,宛如一片锋利的森林,散发着慑人的杀气。
他们身姿挺拔,胸膛微微挺起,目光坚定地向前望去,手指紧扣弩机,随时准备听从命令,射出致命的箭矢。
队伍最前方的弩兵队长,是一位面容刚毅的中年汉子,他曾在长安军中服役,因不满奸佞当道而投奔顾北。
此刻,他眼神锐利如刀,扫视着前方,仿佛早已锁定了敌人的方向。
炮兵营的入场则带着一股厚重的压迫感。
两百门“镇北大炮”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中央,火炮通体乌黑发亮,炮身粗壮如桶,炮口对准前方,宛如一头头沉睡的巨兽,只需一声令下,便能苏醒过来,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
炮兵们身着灰色铠甲,身材魁梧,手臂上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
他们神情严肃,熟练地检查着火炮的每一个部件。
有的弯腰查看炮轮,有的俯身擦拭炮口,有的调整炮架角度,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确保火炮在战斗中能够正常发射。
要知道,这些“镇北大炮”是顾北耗费数月心血,召集能工巧匠打造而成,射程远、威力大,是新军最强大的武器之一,也是震慑敌人的重要力量。
步兵营作为新军的主力,人数最多,足足有三万之众。
他们身着青色厚重铠甲,手中紧握刀盾,盾牌上雕刻着“守土安民”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
步兵们身姿魁梧,肩宽背厚,脸上带着坚毅的表情,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校场的土地,而是坚实的城墙。
队伍行进间,盾牌与铠甲碰撞,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却丝毫不影响队列的整齐。
他们中有不少是年轻的小伙子,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但眼神中的坚定,却丝毫不输老兵!
他们深知,自己肩上扛着的,是北疆百姓的安宁,是中原父老的期盼。
最后入场的是辅兵营,虽然他们不直接参与战斗,却是大军不可或缺的支撑。
两千名辅兵身着黄色统一服装,手中拿着各种工具。
有的扛着担架,有的背着药箱,有的提着水桶,有的推着粮草车。
他们队列整齐,步伐稳健,脸上带着认真的神情。
或许有人会觉得辅兵不重要,但顾北深知,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需要前线将士的奋勇杀敌,更需要后方的坚实保障。
这些辅兵,是将士们的“生命线”,他们负责运送粮草、救治伤员、修缮武器,是军队能够持续作战的关键。
当五营将士全部列阵完毕,校场上顿时鸦雀无声,只剩下旗帜的猎猎声与将士们沉稳的呼吸声。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校场北侧传来,顾北身着银色铠甲,骑着一匹高大的汗血宝马,缓缓驶入校场。
银色铠甲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铠甲胸前雕刻着一头展翅的雄鹰,象征着自由与力量。
顾北身姿挺拔,腰间悬挂着一把锋利的马槊,马槊杆上缠绕着红色的绸带,随风飘动。
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校场上的每一名士兵,眼神中既有威严,也有关怀。
士兵们感受到顾北的目光,纷纷挺直了腰板,胸膛挺得更高,神情也变得更加严肃。
他们深知,眼前这位统领,不仅是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英雄,更是他们心中的信仰。
“兄弟们!”
顾北勒住马缰绳,高声喝道。
他的声音通过早已布置好的扩音装置,传遍了整个校场,甚至传到了校场外围的百姓耳中。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阅兵,展示我们新军的实力!”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北疆的英雄,都是百姓的守护者!”
话音刚落,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如同惊雷般在草原上回荡。
“愿随王爷死战!”
“愿随王爷死战!”
呐喊声一波高过一波,仿佛要将天空中的云彩都震散。
校场外围的百姓也被这股气势感染,纷纷挥舞着手中的布条,高声欢呼,一时间,欢呼声与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欢乐与激昂的海洋。
呐喊声持续了许久,才渐渐平息。
顾北看着眼前这群热血沸腾的将士,心中满是感动。
他清了清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