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坦、陈弥进入南平王刘铄府邸,直入内堂。
守卫军士认识他们,只是瞅了二人一眼,没有出声。
二人见到南平王刘铄,一起行礼。
骁骑将军王方回也在座。
二人也对他行礼,王将军起身还礼。
梁坦道:“王爷,王将军,广陵侯祭奠了左军将军陨落之处,现已回到住处。
不过,他有些着急。”
刘铄伸手示意二人就坐,道:“可以理解。
他这次来,代表的不仅有鲁家,还有其他人。
现在暂不方便说。
本王估计,皇上一定非常欢迎他们。
等皇上旨意到了,他就可以去通知其兄长和弟弟,以及后面的人。
这样他就不必回平城去,也就没有危险了。”
王方回补充道:“他着急是担心自身危险。
而他的危险就是皇上不接纳他们,他回去后有暴露行踪、遭魏主清算可能。”
陈弥抱拳朝上拱拱手道:“也就是说,只要皇上认可他们,他们就不会有危险。
王爷,咱们下一步怎么做?”
刘铄看着王方回。
王方回看了二人一眼,又看看刘铄,缓缓道:“王爷,两位,还是先等皇上旨意到了再说吧。
没有旨意,咱们若草率行事,有百害无一利。
现在,咱们更不能掉以轻心。
宁南将军鲁爽和其弟弟鲁瑜,刚与永昌王拓跋仁一起北撤。
鲁爽驻长社、永昌王驻洛阳。
他们相距很近,也离咱们太近了。
从好的方面想,皇上若接纳鲁家,他们做些内部清理后,就会率部众向我方靠拢,则拓跋仁必定追击他们。
咱们的任务就是接应他们、对抗拓跋仁;从坏的方面想,若皇上不同意王爷提出的方案,则鲁家必定恨上咱们。
当然,以前他们也是咱们敌人。
但这次不同,他们若被堵死南归之路,就会一心一意相助魏军,力图覆灭咱们。
但愿…”
正说到这里,门口有卫士报:“王爷,将军,京城八百里加急公文到。”
刘铄起身,高声道:“呈进来。”
众人自然同时站起身。
两名刺史府卫士搀扶着一位信使进来。
他显然是一路换马不换人跑来的,样子非常狼狈。
不过众人司空见惯,不会怪他,反而心生敬意。
那人确认刘铄是话事人后,行了军礼,取下背上公文皮囊,双手捧着递给刘铄,道:“王爷,这是皇上的紧急诏令。
请王爷查收。”
刘铄接过皮囊,解开缚索,取出里面的锦囊,再次解绳,拿起一块黄绢。
旁边有亲随立即从刘铄手里接走皮囊、锦包等杂物,带着信使出去休息、进食。
刘铄双手捧着绢书,看完后脸上露出笑意。
他将绢书交给王方回。
王方回念道:“敕门下。
今接南平王报,北国大臣鲁轨后人,鲁爽、鲁秀、鲁瑜三兄弟有归附本国之意,朕心甚喜。
现着令南平王全权……”
后面是交代刘铄厚待使者,承诺封赐不低于现有爵位和官职等等。
总之,皇帝刘义隆态度非常热忱,愿意拿出高官厚禄招揽鲁家人。
确定了皇帝意思,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刘铄道:“还有一点,现在可以告诉诸位了:此次鲁秀来,除了代表鲁家,还代表程天祚大人。”
“程大人深得拓跋国主赏识,还被封了南安郡公。
他也愿意回来?太好了!”
王方回道。
“好了,咱们现在一起去找鲁秀,把皇上旨意帛书拿给他看。
然后迅定下接应他们南归的具体安排。”
刘铄下令道。
众人一起应答:“遵命。”
梁坦叫来卫士,一群人骑马簇拥着刘铄,朝鲁秀住处而去。
……
萧西风跟踪到这里,没有得到任何与自己身死相关的线索。
他对他们与鲁秀的谈判没有兴趣,于是闪身回到之前的尉武戍山坡,找个阴气浓郁处,取出灵石,慢慢修炼起来。
萧西风捋了一下那次西征仇池的脉络:自己五人那次受彭城王召唤出山,其实是去捉拿檀道济及余党。
因为檀道济是宋国最厉害的猛将,又担任江州刺史,手上掌握着几万军队。
彭城王要“钱塘战阵”
萧西风五人随孙延安到寻阳,目的是应付军队叛乱。
结果,檀道济手下掌握军权的两员大将:薛彤、高进之,根本没有反抗,而是束手就擒、从容赴死。
那次五人的出征,更像是一趟观光旅行。
五人完成任务、准备返乡时,突然接到彭城王军令,征召五人加入西征军,随裴方明将军讨伐仇池。
萧西风后来想过,这里面很有蹊跷。
先,如果征召他们五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