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发展与练兵(1 / 2)

抓紧发展经济的同时,刘备也没有落下军队的组建与训练。

如今黄巾之乱已经过去,接下来便是董卓之乱了。

而董卓之乱后,大汉朝廷彻底失去威信,汉末天下将掀起群雄争霸的序幕。

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面前,仅仅万余人的军队可远远不够。

即便这万余人,经过这些年的训练,已经是绝对的精锐。

跟大家普遍认为不同的是,这个时代群雄手下的军队,基本没经历过多少训练。

往往就是战争来临之际,强行征召一些民夫,给他们发一根长枪。

再稍微进行一些刺、挑等动作的训练,再让他们知道击鼓而进,鸣金收兵就直接派上战场了。

如果这位诸侯对军队这些百姓好一些,比如平时饭菜好一点、军饷足够且能及时发放,再加上相对完善的阵亡抚恤制度。

这支军队在战场上,往往就能比其他诸侯手下的士兵勇猛许多。

当然,这个时代也是有一些善于练兵的人才的,比如说吕布手下陷阵营教官高顺。

他训练出来的陷阵营,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每逢战争,必冲锋在前。

当然,练兵对于刘备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百人小队,包括这万人的训练,早就有一整套完整的训练方式。

早在刘备刚到辽东之际,就让人在辽东及乐浪郡的北部地区建设兵营。

兵营之内是参考后世新兵训练营设立的训练场,并在军营内储备了一定的物资。

至于为什么要优先将军营设立在辽东及乐浪郡北方地区。

这就要说说说辽东与乐浪郡所属的整个整个幽州的地理位置了。

整个幽州北方,都是鲜卑,乌桓,夫馀等草原部族,幽州东北部也就是刘备如今所在的辽东郡及乐浪郡,还有着高句丽。

乐浪郡本是汉武帝时期设置,一直持续到三国一统。

但后来乐浪郡甚至包括整个辽东郡,都被高句丽给夺去了。

一直到大明初期,当时的高丽还恬不知耻的宣称辽东是属于他们的。

兵营建立起来以后,便是招收士兵了。

刘备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每家必须出一个成年男子,到军队中服役3年。

百姓服役期间,郡守府将按照一个壮劳力每年生产能力进行相应的粮食补贴。

而且服役士兵家庭,刘备还给制定了不少的优厚待遇,比如土地,比如家属可以以一定的折扣购买生后物品等等。

如果士兵在服役期间阵亡或者伤残,郡守府也会有丰厚的抚恤。

最重要的一点,但凡服役期间,士兵天天米面管饱,隔几天还能吃一顿肉。

这个招兵告示一贴出来,两郡的百姓彻底沸腾了。

其他的先不说,就这最后一条,无数成年的男子就彻底的疯了。

在这个乱世,他们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见到一顿米面。

至于肉,那就更加难得了,很多百姓,从出生就没好好吃过一顿肉。

很轻易的,刘备就招够了五万新兵。

考虑到兵员的补充、守城和地方治安的维护,刘备甚至还招收了两万的民兵部队。

他们忙时在家务农,闲时到营地接受训练,受训期间,享受和正规部队同样的伙食,至于其他待遇,在正规军基础上减半。

士兵招收完成以后,依旧是按照后世的军制组建军队。

首先,便是从百人小队中选出27人,组成27个团,9个旅,3个师,1个军。

由黄忠担任军长,至于师长、旅长,则从百人小队中比拼产生。

至于团级以下的军官,便由他们从自己以前训练的小队中挑选。

有着百人小队和这几年训练出来的万人老兵的组建,新兵训练很快便走上正轨。

训练的同时,刘备也不会放松这些士兵的思想教育。

当然,如今这个时代的受教育程度太低了。

好在这万人老兵,刘备这几年间断断续续有为他们请过教书先生。

经过多年的培养,其中也不乏一些能识文断字的人。

刘备将这些人挑选出来,分配到各个团担任政委,负责士兵的思想教育及生活后勤工作,平时有空闲,还会开办扫盲班,教这些士兵读书写字。

后来发现这个时代基层百姓的文盲率太高了,刘备干脆将政委派到了营级。

基层军官刘备更是给下了死命令,必须要做到常见字要能读会写。

因为如果他们连识字和听懂军令都不会,又如何能将命令传递给基层士兵。

至于黄忠、关羽、张飞这样的高级军官,除了古代经常要学的兵法韬略。

刘备着重跟他们讲的是后世大兵团作战时各个师,旅,团甚至营、连、排要如何安排作战任务。

刘备对他们的期望,可不仅仅是一员大将,而是能够统率一军的帅才。

刘备在耕种与练兵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发展经济与军备。

比如上次为刘备三兄弟炼制兵器的那个原始部

最新小说: 在黑莲花虐文里当全能女配 清穿:卷王四爷的娇养好孕侧福晋 廖桂芳李青峰 末日怪谈:我的同学不是人 糙汉带娃回村后,日子红火顶呱呱廖桂芳李青峰 游戏降临,我方反入侵很合理吧? 九叔:师叔祖,求您别再整活了 林轩是哪部小说主角 氪命烧香?我请的才是真凶神 亮剑:老李,我来卖装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