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支持。
支持的一方认为,通过筛选的方式,可以找到与他们初衷类似的学生。
这样沟通起来更为顺畅,活动也能够更顺利地展开下去。
在他们看来,读书会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让一群人聚在一起沟通学习那么简单,也会教一些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还有各种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生活技能。
读书会,也相当于是同好会。
如果没有一群初衷相同的人,就容易理念对不上,那么参加活动就会爆发出许多矛盾。
他们人手不够,诉求又太多的话,就容易忙不过来。
一旦漏洞太多,制度不完善,缺陷的地方没及时解决,读书会就会举办不下去。
在他们的设想中,既然要办,就要长长久久地办下去,变成霍格沃茨的一项传统,而不只是社团那么简单。
林夏能感受到他们想要做好的决心,但从情理上,她更加支持不支持筛选的那一方。
“为什么要筛选?”有个级长问道。
“这个读书会既然是赫奇帕奇发起的,那么就应该遵循赫奇帕奇的传统,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教无类,赫奇帕奇从不排斥想要学习的学生。”
“我们本来就是因为没有通过其他学院的筛选,从而聚集在这里,我不希望赫奇帕奇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而且读书会才刚举办,本来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你通过筛选就能够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它才刚蹒跚起步,你就希望它能成长为一个巨人,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位学生说道:“我觉得比起从一开始就构建一个完善的制度,不如先一点一点的起步,根据现实来调整。
我们只要大方向引导读书会向我们想要的性质走,小方向任由其自由发展就好,而且你们不觉得,当观念不同的人因为同样的目的齐聚在一起,能够爆发出更多的热情吗?”
两方人马都有各自的理由,而且每一方的理由都很充分。
赛德里克一时无法抉择,他觉得大家说的都对,于是转头看向林夏。
“读书会最先开始是你发起的倡议,不如说说你的想法?”
林夏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不如都各退一步,我支持不筛选想要加入读书会的学生,只要想过来,不管是哪个学院的学生,我们都欢迎。”
“但是,”她话语一转,“加入读书会之后,不代表每一个学生都会自觉参加每个周末举办的读书会活动。
我们可以设立一套考察制度,当学生加入读书会后,没有任何理由缺席读书会举办的活动三次以上,或者是更多次数,就会被开除读书会。”
林夏看向他们,“你们觉得这样如何?”
赛德里克只是思索了几秒,就微笑道:“我觉得这种方法很棒。”
其他几位学生讨论了一会儿,最终一致决定可以。
初次加入不设立门槛,但是却对后面的参加活动设立门槛。
得来的东西太不容易,大家也不会去珍惜。
与此同时,如果真心想要加入某个兴趣爱好小组,就必须得有付出,不然那跟挂名有什么区别?
学校里的教授可以挂名,作为读书会的指导教授。
但那也是因为教授有真材实料,他们随意一句指点,就能让许多学生受益终身。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