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峰看着在座的诸位,众人犹豫了片刻,纷纷举手表决,眼下这是最明智的办法了。
于是陈青峰第二天召集了双方的代表进行沟通。
“两边的诉求我们都知道了,但是凶手到底是哪一波的,背后有什么势力,关于这方面的调查,我们不便深入,毕竟我们是外国人,不过我们可以用技术手段进行还原。”
“技术手段进行还原?”
“对,据我所知案发现场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反器械狙击步枪,这种枪可不太好搞,我看过你们的装备,我觉得你们可能不知道这种武器,就算知道了也不会采购,因为这种武器只有到专业的人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那你的意思是!”
“很简单,在这片土地上,谁拥有如此出色的狙击人员,拥有这种专业的器械,谁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这就需要你们进行内部调查了,而我们提供的只是现场的可能性!”
……
陈青峰把自己的方案说了出来,简单的说就是模拟一下,看看现场到底是什么类型的枪械能够击穿防弹玻璃打中里面的目标人物?
这场实验虽然不能证明凶手是谁,但是能够模仿现场的很多情况。
双方对于这个结论都表示接受。
于是,陈青峰开始向国外紧急订购同款的防弹玻璃汽车,还有硅胶器材。
两天之后器械被运到了这里。
……
陈青峰让交战的双方把对方的武器型号都报上来,主要是能够远距离进行狙杀的狙击步枪。
政府军和叛军对于彼此的装备都很熟悉,很快就报上了一系列的武器名单。
其中不乏大口径的。
于是,陈青峰开始在现场,让代表团内有狙击经验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演示。
双方的人员则各自留在现场进行观察。
很快实验开始了。
一辆汽车缓缓的停在当时案发的现场。
一个硅胶假人被安置在汽车之内。
而狙击手则布置在远处的高处。
随着一声枪响。
子弹打到了玻璃上。
随后这边的观察员亮起了手中的旗帜,远处的实验员收起手中的步枪。
然后众人来到汽车前面。
陈青峰看着玻璃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你们一共提供了十三款狙击步枪的型号,很显然,口径最小的那个无法击穿!对于这个结果,你们双方认可吗?”
双方的代表各自点了点头。
表示认可这一结论。
然后实验继续。
……
接下来又是几声枪响。
玻璃上开始出现被子弹撞击留下的痕迹。
但是并没有打穿。
不过此时玻璃的强度已经不够。
然后陈青峰又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