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萧太后,即萧绰,小字燕燕,是辽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
【她在辽景宗耶律贤和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实际执掌朝政近40年,对辽朝的强盛和与北宋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其说她是太后,不如说是辽朝的皇帝!”
天幕下,宋真宗一脸蛋疼的表情,很是无语地说道。
若不是辽国出了一个萧太后,大宋何至于此?
他签订一个《澶渊之盟》还要被后世骂,他太难了!
【953年,萧绰出身于契丹后族萧氏的阿古只支系,其父萧思温是辽太宗的女婿,历任高官,深谙权术。】
【史载她“早慧”,父亲观察几个女儿扫地,唯独她扫得最干净,便感叹:“此女必能成家。”预示了她将来治理国家的才能。】
【969年,辽穆宗遇弑,萧思温拥立辽景宗耶律贤有功。】
【同年,16岁的萧绰被选入宫,立为贵妃,不久被册封为皇后。】
【辽景宗因自幼经历“火神淀之乱”,身体孱弱,经常无法正常理政。】
【萧绰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开始代替景宗处理朝政,内外事务皆井井有条。】
【她的治国能力在此期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得到了辽景宗的完全信任。】
【辽景宗甚至下诏规定,皇后说的话也可称“朕”暨“予”,赋予了她在法律上与皇帝几乎同等的权威。】
“嘶!”
“她竟然自称朕?”
“好大的权力!”
秦始皇嬴政倒吸一口凉气,震惊不已地说道。
他没想到,萧太后在辽国的地位如此之高?
这简直和武则天没什么区别了!
【982年,辽景宗在出巡途中病逝于云州(山西大同),临终留下遗诏:“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其子耶律隆绪继位,年仅12岁。萧绰被尊为“承天皇太后”,临朝摄政。】
【当时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雄厚,人心不稳。】
【萧绰在景宗灵前痛哭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展现了她对危局清醒的认识。】
【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权力。】
【她极为倚重两位大臣。】
【耶律斜轸,契丹名将,被委以军事重任。】
【韩德让,汉人重臣,萧绰让他总领禁军,负责京城和皇室安全,并参与一切内政外交决策。】
【她与韩德让的关系密切,私下以夫妻相称,公开则赋予他无上的权力,甚至赐姓耶律,名德昌,后封晋王,地位高于诸亲王。】
【她还通过政治手段削弱宗室诸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她推行汉化,重用汉人官员,完善科举制度,使更多汉族士人进入统治阶层。】
【整顿吏治,考核官吏,惩治贪腐,减轻百姓赋役。】
【修订法律,改变契丹人与汉人同罪异罚的状况,缓和民族矛盾。】
【鼓励农耕,储备粮食,使辽朝国力大增。】
“她竟然和臣子结婚了?”
“以夫妻相称?”
汉武帝刘彻瞪大了双眼,不可思议地说道。
一朝太后,居然下嫁臣子?
这要是放到汉朝,那可是整个皇家的耻辱!
但是萧太后却这么做了,真是令人惊叹啊!
这也侧面说明了萧太后在辽国的地位,无人敢质疑,简直就是无冕之皇!
【萧太后执政期间,辽宋之间战争频繁且激烈,她多次亲自率军或指挥大军南下攻宋。】
【1004年,她与辽圣宗亲率20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威胁北宋都城汴京。】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双方在澶州对峙。】
【在双方都面临压力的情况下,萧绰展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务实精神,与北宋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称萧绰为叔母。】
【宋朝每年向辽朝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双方以白沟河为界,撤军,各守疆土。】
【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此盟约结束了辽宋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此后双方维持了近120年的和平。】
【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
【1009年,辽圣宗已年近四十,政治经验成熟。】
【萧绰正式将最高权力归还给儿子,并前往辽南京(如今的北京)颐养天年。】
【同年十二月,萧绰在行宫病逝,终年57岁。】
【谥号“圣神宣献皇后”,后加谥“睿智皇后”,与辽景宗合葬于乾陵。】
“又来了……”
宋太祖赵匡胤一脸的无奈,叹息着说道。
光是这个《澶渊之盟》,天